2012年 4月16 日,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单位开发完成的“海外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采油及井下作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”项目在北京市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。
中石油自1993年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以来,仅18年时间,中石油国际业务便进入规模发展的新阶段。2011年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超过1亿吨、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,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一个大庆油田。但是,随着海外主力油田陆续进入递减阶段,开发形势日趋复杂,“十一五”后三年,CNPC海外油田陆续进入快速递减期,特别是一些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非均质性强,稳产难度大。
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等单位针对“十一五”海外面临的酸性油气田老井修复利用、低压含硫碳酸盐岩油田人工举升及储层改造的技术难题,开展了为期4年的技术研究,形成了海外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采油及井下作业关键技术。该成果现场推广应用293井次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。肯基亚克盐下油田采用裸眼封隔器+投球滑套工具实现分段酸压改造,平均单井日增油125t,气举井气举深度达到3400m;希望油田白云岩采用高浓度酸多次投球分层酸压,油井增产12.9万吨;让那若尔油田湿气气举确保气举规模迅速扩大,油井增产12.9万吨;在阿姆河酸性气田已成功修复了26口老井,恢复年产能50亿方;异常低压含硫油藏电泵采油技术为伊朗MIS油田一期年产125万吨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:该成果研究思路清晰,技术路线合理,现场应用效果显著,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其中湿气气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